~
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在古代,它的重要性還不如其前一日的寒食節,掃墓也是較晚才出現的活動。然而由於清明及寒食的日期相當接近,久而久之,彼此的習俗便漸漸融合,形成了今日的清明節.
~
寒食就是禁火,只能吃冷的,或事先煮好的食物,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,當時晉國有一 奸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,忠臣介子推便連夜護送重耳離開晉國。由於重耳平日頗關心百姓,因此在流亡期間,介子推仍盡心盡力的照顧重耳,甚至在飢寒交迫之時,還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,希望大公子能安然返國,做個勤政愛民的君王。
~
十多年後,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,成了後來的晉文公,並一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, 將介子推給忘了。經旁人提醒,晉文公才猛然想起,趕忙差人請介子推前來領賞,誰知介子推已帶他的母親到深山隱居了,晉文公和臣子在山中尋覓了許久,仍遍尋不著。這時有人獻計放火燒山,認為介子推是有名的孝子,一定會背著母親跑出來。然而大火燒了三天三夜,仍不見介子推出現,等火熄滅了以後,人們才發現介子推背著他母親,已被燒死在一棵柳樹下。晉文公見了相當傷心懊悔,便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,規定人民禁止用火,寒食一天,以紀念介子推的忠誠 。
~
~
~
~
~
~
~
~